
1)AI图像识别监测
基于光学传感和AI图像识别和处理算法及热成像技术实现对火焰的检测和识别。它能够感知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可对智能摄像头采集的图像、视频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识别分析,如车辆检测与识别、人脸检测与识别、烟火识别、消防通道占压侦测等,并通过图像处理算法提取特征信息,最终判断出是否存在火灾风险并进行报警。

2)智能温烟感监测
A:支持独立式通信、中继主机集中式通信等方式安装部署;
B:应安装在室内场所的建筑顶部,应探测烟雾、温度,异常时向系统和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
C:具有以下异常信息监测报警提醒:烟雾异常、温度异常、防拆报警异常;无线烟感应具备电池电量异常报警提示;
D: 无线烟感报警器检测到异常,将告警信息上传至消防管理系统,至显示的时间不应大于20s。
E: 基于独立无线智能烟感探测器,可实时探测烟雾并提供报警功能,平台可采集烟感探测器的数据,通过短信、电话、微信、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向用户告警。
F:当被监测区域发生火灾,其烟参数达到预定值时,报警器应同时发出声、光火灾报警信号;
G:在距报警器3m处,火灾报警信号声压级应大于80dB(A计权);
H:应具有自检功能,自检时报警器应发出声、光火灾报警信号;
I:应定时上传设备状态信息,上传周期应不大于24h;
J:报警器状态信息宜包括烟雾、温度、电池电量等;
K:无线报警器应具有防拆监测、电池监测、温度监测等自检功能;
L:无线报警器应支持远测配置心跳周期、温度报警阈值、电压报警阈值等参数。

3)可燃气体监测
A: 实时监测:可燃气体探测系统具有实时监测功能,监测范围当前环境内可燃气体浓度值;
B: 异常信息推送:当系统监测到异常信息时,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系统应及时提供短信或
APP等推送模式的提醒。同时在系统显示该隐患。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主机检测到异常到信息传送到信息中心并显示的时间不应大于20s;
C:数据记录和查询:系统应具备报警信息、故障信息的记录、查询和统计功能;
D: 远程控制:宜在燃气管道上加装机械手、电磁阀装置,出现燃气泄漏后通过手机APP
输入指令及时切断燃气线路避免继续泄漏;
E: 远程配置:系统应支持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主机通讯周期的远程配置功能。
F:电气火灾监测主机应支持至少100条SOE,事件记录类型至少包括报警、消音、复位;
G: 宜连接机械手或电磁阀,设备监测到燃气浓度过大情况,自动关闭阀门。
H:准确及时监测到燃气泄露,并向平台发出告警,平台可通过多种方式提醒用户,配合电磁阀,用户可直接远程关阀,降低安全隐患。
4)用电安全监测
A:电气火灾监测系统应包含电气火灾监测主机、传感终端装置;
B:应实时监测,监测范围应包括电气火灾监测主机的在线状态、故障状态,被监测线路的温度、剩余电流、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故障电弧状态等;
C:宜设置视频分析设施、移动巡检设施等,监测分析供电系统运行,确认报警信息;
D:隐患消息推送:当电气火灾监测主机检测到温度、剩余电流、电流、电压、故障电弧隐患时,应声光告警,同时在系统显示该隐患。隐患发生到信息运行中心接受并显示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20s;
E:监测信息上传消防管理系统,出现异常,消防管理系统向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指导自主开展隐患治理;
F:电器监管:在所监测线路电流稳定时,系统应具备电动车充电器、大功率发热电器等危险电器的识别和接入提醒功能。对于未能识别的危险电器,提供智能学习功能,应识别再次接入相同或类似电器;
G:危险用电行为报警:对于部分允许短时使用的危险电器,应在使用超过合规使用时长后进行异常用电行为报警。不同电器的合规使用时长应可以配置;
H:报警阈值远程配置:系统应支持电气火灾监测主机线路温度、剩余电流、线路电流、电压报警阈值的远程配置功能;
I:用电统计:系统宜支持按层级划分的用电量统计,历史用电统计的查询。
J:实时采集监测线路中的剩余电流、温度、电压变化等数据,当监测线路发生异常时,能够迅速发出告警信息并准确显示故障原因,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排查电气火灾隐患。

5)消防用水监测
A:宜包含消防用水监测主机、传感终端装置;
B:传感器应安装在消防水箱、消防泵、消防栓、消防喷淋末端,实时检测消防管道压力,消防水箱水位,检测出异常向系统、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
C :应实时监测,应包括水压监测、水位监测,宜检测温度、供电状态;
D:检测到异常到信息传送到信息中心并显示的时间不应大于20s。
E:对消防水源管网水压、水位、运行状态等关键数据进行实时多点并发监测,当数据达到预设值时,可立即向平台告警,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排查和处理。
6)消防设施监测
对消防设施如消火栓、灭火器、水枪、水带等消防设施在位、离位状态以及防火门异常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当有异常时则立即告警。
7)火灾报警主机自动报警监测
A:应符合GB 26875.2—2011 的规定;
B建筑消防设施的各种状态信号,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应在16秒内发送至智慧指挥中心,信息收发应在2秒内将信号转至报警受理软件;
C:信息收发软件应定时巡检用户信息传输装置的在线情况,巡检周期应不大于60分钟;
D:信息收发软件应主动向用户信息传输装置下发时间校准指令,同步时间;
E:信息收发软件应支持5000个以上的用户信息传输装置连接,并应支持10000TPS
的并发访问量;
F:采集的消防设施系统运行状态信息应备份,保存时间不小于1年。
G:信息采集装置的设置不应降低原有消防设施的技术性能指标,不影响原有消防设施的功能,不降低原有消防设施的可靠性,不得对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
H:应监测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火警、故障、启动、动作反馈、屏蔽、监管等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号和复位、消音、手动报警等操作信号;
I:应支持远程参数配置、远程自动升级功能;
J:实时采集联网建筑物消防主机及前端感知设备(如:感烟、感温、可燃气体、紫外火焰探测器等)的报警信息和运行状态信息,及时发现前端消防设施存在的各种故障及安全隐患。
8)消防巡检
A:应支持构建校区、建筑物、楼层、巡查点和设施五级设备管理架构,实现对设施位置属性的管理;
B:应支持巡查任务责任部门设置,明确安全主体责任;
C:应支持设施到期和即将到期的提醒功能,即将到期提醒时间可设置;
D:应支持巡查点的建立,配置巡查点包含的消防设施;
E:应支持巡查点标签生成和配置;
F:应支持不同消防设施检查项的配置;
G:应支持巡查任务配置,生成周期性的巡查计划;
H:应支持巡查任务的分配、下发和完成率的统计;
I:应支持消防设施完好率的统计;
J:应支持设备隐患维修工单的派发与审核;
K:应支持消防设施的导入导出、修改、删除、历史记录查询等操作;
L:应能在地图上实时显示开启定位上传的手持终端的位置;
M:应能记录手持终端上传的定位信息,并支持在地图上显示一定周期内的轨迹;
N: 应能支持巡查人员长时间逗留状态的统计,时长可配置。
O:在重点消防区域及消防设施张贴RFID智能加密芯片,通过手机或专用设备扫描标签进行防火巡查,实现防火巡检和日常消防安全管理等工作的标准化、数据化、痕迹化管理,能督促值班人员直观巡查、并自动记录巡查内容。

8)智慧消防智能报警应急指挥平台
A:应符合GB 26875.5—2011 的规定;
B:对报警信息进行人工处置的,应如实记录相应操作信息,相关文件应保留不小于1年;
C:报警受理软件应提供消防控制室值班查岗功能;
D:报警受理软件应实时检测信息收发软件、消防远程监控系统重要组件运行情况,出现异常时应通过声音和显示信息报警;
E:报警受理软件可对消防安全的监测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智能告警,并进行可视化弹窗提醒与通知,方便管理人员实时查看与处理。告警消息可通过语音、短信、APP、消息通知、微信等方式推送给管理人员。;
F:报警受理软件宜具有视频联动的功能,报警时通过视频联动确认。
G:应采集建筑GIS、消防设施部件位置信息;应支持高德、百度、谷歌等地图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展示,支持在线离线地图的切换;
H:支持账号的权限管理;
I:支持联网设备的在线离线状态、故障状态的查看;
J:支持消防教育与培训信息共享功能,支持查看培训主题、人员、内容及其它详细信息;
K:具备实时监测数据、报警信息、事件顺序记录、查询和统计功能;
L:包含APP模块,APP应支持android和IOS系统。
传输网络宜采用有线或者无线传输网络,根据应用场所宜选用4G/5G/NB-IoT无线传输网络或其他网络。